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希腊人”特展来沪

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希腊人”特展来沪

hyde014 2025-07-08 装修心得 2 次浏览 0个评论

基克拉泽斯文化的人物小雕像 、米诺斯文化的扬臂女性陶像 、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被赋予神性特质的亚历山大大帝头像,金光熠熠的黄金面具、金饰……这些见证古希腊人生活的精品文物7月8日起亮相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作为希腊共和国文化部组织的国际巡展项目的中国最后一站,“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特展汇聚了270件/套来自希腊14家顶级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展示希腊数千年的文明演进历程。

展览现场 

展览“希腊人”是希腊共和国文化部组织的国际巡展项目,十年来已在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等多地成功展出。据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文涛介绍,按照原定计划,展览在中国的湖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巡展结束后将启程回希腊,上海属于计划外的一站,“‘希腊人’如愿以偿在世博会博物馆落地,中间经历了经费、协议、报关变更等繁杂的手续,得益于中国三家兄弟博物馆的无私支持和希腊文化部的从中协调。” “我觉得中国和希腊友好热度不断升温,上海市与希腊雅典市结为友好城市的背景下,这样一个全面展示希腊文明的大展能够落地上海,非常值得上海观众一看。”

金花冠 公元前350-前325年  

希腊文化部展览部策展人安娜斯塔西娅·巴拉斯卡(Anastasia Balaska)则表示,“希腊人”在中国的巡展以上海站为终结令她感到欣喜,不同于其他城市举办该展,上海这座城市更能诠释这个展览的理念和它要传递的东西方文明相遇的内涵。“‘希腊人’的展览也是一个关于东方和西方的故事,展览中所述及的亚历山大大帝远征的故事,带来了东西方文化上的交流,上海是东西方文化交融荟萃之地,很好诠释东西文化相遇相融。”

展览现场 

基克拉泽斯文化的人物小雕像 、米诺斯文化的扬臂女性陶像 、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被赋予神性特质的亚历山大大帝头像……有别于此前各地的巡展,世博会博物馆此次展出另辟角度,以“人”为主角切入展览叙事,用古希腊人的故事诠释古希腊文明。

展览现场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希腊化时代为终,观众每步入一个历史单元,都将“遇见”一群希腊人:他们是欧洲最早的农耕者,也是爱琴海上的航海家;是西方文学和戏剧的奠基人,也是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运动员和第一个民主城邦的公民;是神话中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也是历史上最具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从这些希腊神话和历史上著名的希腊人的生活中,我们能找到现代西方文明几乎所有要素与特质。

“我们突破传统文明叙事,聚焦鲜活的个体生命史,用古希腊人的故事讲古希腊的历史,希望以此拉进观众与古希腊文化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走进展览、理解展览。”世博会博物馆“希腊人:从阿加门农到亚历山大”策展人洪丽娜说。

 新石器时代女人像

步入展厅第一个展柜内陈列着一组新石器时代展品:女人像、陶器和护身符,反映出这片土地上最早农人的生活生存状态。其中这件站立女人像仅巴掌大小,鼻子形似鸟嘴,双臂交叉在胸前,丰乳肥臀,似乎融抽象与写实于一炉。据策展人介绍,这件雕像属于希腊大陆新石器时代流行的自然主义雕像。这类小型雕像因便于携带,推测常用于与生育和女神崇拜仪式有关的场合。

看过新石器时代最早的“女人像”,随着展线前走,可以一睹基克拉泽斯文化大理石人物小雕像和米诺斯文化陶像的风采

屈臂女人像  

公元前3000年前后,最早的希腊文明出现在基克拉泽斯群岛上,学界称之为基克拉泽斯文化。基克拉泽斯文化的代表性文物是人物小雕像,其形态别具一格,是希腊远古艺术的杰出代表。比如展柜中展出的两件“屈臂女人像”,脸部造型简洁,仅刻画出凸起的鼻子,身体直立,线条流畅,双臂交叉屈于胸前成标志性姿势。据介绍,基克拉泽斯岛民特别擅长制作这种大理石人物雕像。这些雕像具有独特的抽象主义风格,甚至成为20世纪艺术家的灵感来源。

基克拉泽斯文化之后,位于希腊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出现了。米诺斯文明,也称克里特文明,是希腊爱琴海地区的早期青铜文明之一,时间跨度为约公元前3000年至前1100年。留存至今的“米诺斯王宫”遗址见证了曾经的辉煌。

展出的扬臂女神陶像 

展览中展出一件晚期米诺斯文化扬臂女神陶像 ,女神头部戴着特殊装饰王冠,展现扬臂姿态,被认为可能与女祭司在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动作相呼应。

公元前1600年左右,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兴起一系列王国,其中势力最大的王国是迈锡尼。考古证据表明,在青铜时代末期,迈锡尼人可能参与了一场或一系列发生在特洛伊地区的战争。这场战争后来成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泉,希腊神话最著名的故事就取材于它,尽管它的历史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展出的“阿伽门农金面具”(复制品)

展出的“阿伽门农金面具”(复制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物。这件锤制而成的金面具描绘了一个带有胡须的男子。面具靠近耳部的区域有两个孔,用于将面具固定在逝者头部。在墓圈A中一共发现了5个面具,只有这个面具生动地反映出逝者的面庞。施里曼认为面具的主人为阿伽门农,因此称之为“阿伽门农金面具”。实际上,这个面具属于一位迈锡尼的国王。这件复制品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由瑞士艺术家埃米尔·吉勒龙(Émile Gilliéron)制作。

展览现场 

进入荷马时代,西方文学和戏剧的奠基人登场。展出的荷马头像约为公元前300年的希腊原作的罗马仿品。相传由荷马创作的《荷马史诗》不仅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也几乎影响了古希腊文明的每一个领域。

黑绘陶瓶 

陶瓶

在这一板块,观众可以看到展柜中一组黑绘陶瓶,瓶身上描绘的正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希腊神话及神话中的人物,从《伊利亚特》的特洛伊战争场景到《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和水手抵御塞壬歌声场景,细细辨认,观众可从陶绘上看到雅典娜、阿克琉斯、埃阿斯、奥德修斯、塞壬等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此外像赫拉克勒斯雕像、赫尔墨斯头像等也在展厅中粉墨登场。

 展览现场

古风时代是希腊造型艺术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东方文化通过贸易交往对希腊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希腊艺术又通过吸收东方文化之长和逐步摆脱东方文化的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展出的库罗斯男性立像和科莱女性立像是这一时期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库罗斯是一种年轻男性的裸体雕像,一般被作为祭品放在祭坛献给阿波罗;科莱指的是身着华服、佩戴珠宝的青年女子雕像。这件科莱立像雕刻精细,不仅面部精致,服装也细致刻划呈现丰富多样的褶皱。库罗斯和科莱是古风时期最重要的雕塑类型,标志着希腊雕塑家对人体结构的初步探索,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展览现场 库罗斯男性立像和科莱女性立像

希腊古典时期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和冲突的时期,著名的施巴达勇士的事迹被世代铭记和称颂,但是在这一时期,希腊人也取得了空前的政治和文化成就。雅典人建立的古代民主制度,逐渐完善成熟,为人类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组织实践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该部分呈现了帕台农神庙等古希腊建筑的建筑构件,酒神狄奥尼索斯半身像等。

展览现场  

展览也浓墨重彩地呈现了希腊历史上最具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对应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东征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政治与文化的革命。他改变了自古典时代以来希腊与波斯之间长期对抗的军事格局,采取各种举措革除东西方旧有藩篱,催生出融合东西方特征的希腊化文明,创造了一个开放包容、多民族与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展出的年轻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有着卷曲的波浪状发型,这种发型在古希腊艺术中常被用来描绘英雄和神灵。这尊雕像表现的是理想化的亚历山大雕像,被赋予了神性的特质。

展览现场  

展览以一件罗马艺术风格的赫尔墨斯(墨丘利)像收尾,古希腊与罗马文化艺术的融合在这尊雕像身上得到极大地展现。而馆方如此布展也是别有用意,它将承接世博会博物馆即将在11月开启的古罗马主题的大展。

展览现场 赫尔墨斯(墨丘利)像

本次展览由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联合希腊共和国文化部、湖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共同呈现,展期将持续至10月26日。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希腊人”特展来沪》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