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出售新西兰雅士利工厂:一场战略性的断腕求生

蒙牛出售新西兰雅士利工厂:一场战略性的断腕求生

hyde014 2025-08-20 装修禁忌 1 次浏览 0个评论

  8月18日,新西兰乳企a2牛奶公司宣布以约12亿元人民币收购蒙牛旗下雅士利国际位于新西兰Pokeno的奶粉工厂。这座曾承载中国乳企国际化野心的工厂,最终以“优化资产组合” 的名义易主。交易背后,是蒙牛在业绩承压、资产减值、战略收缩三重压力下的主动调整,更是其从“规模扩张” 转向“价值聚焦” 的标志性转折。

  资产出售:断臂止血的财务救赎

  雅士利新西兰工厂的出售,本质上是蒙牛对历史激进扩张的 “拨乱反正”。2013 年,蒙牛以百亿港元收购雅士利股权,试图通过整合奶粉业务实现多元化。然而,雅士利营收持续下滑,累计亏损严重,最终于 2023 年私有化退市。这座曾被寄予厚望的海外工厂,虽持有稀缺的中文标签婴配粉资质,却因产能利用率不足、运营成本高企,逐渐成为蒙牛海外资产中的 “低效资产”。

  蒙牛的财务压力在 2024 年集中显现:营收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大幅缩水,创上市以来最差业绩。其中,对高溢价收购的贝拉米计提大额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联营企业亏损进一步拖累利润表现。在此背景下,出售雅士利工厂回笼的资金,成为缓解现金流压力的 “及时雨”—— 蒙牛明确表示,资金将用于增资东南亚核心业务及强化市场布局。

  战略重构:从全球工厂到区域深耕

  蒙牛的战略收缩,始于 2024 年新任管理层的 “减负运动”。新任总裁上任后,迅速推进低效业务优化,行政与销售费用显著下降,雇员规模也出现缩减。出售雅士利工厂,正是这一战略的延续:蒙牛将资源集中于两个核心战场 ——东南亚冰淇淋市场和有机奶粉业务。

  在东南亚,蒙牛旗下冰淇淋品牌艾雪已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壁垒。通过密集布局终端冰柜、本地建设生产基地,艾雪在印尼等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年营收规模突破 20 亿元,并持续向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渗透。2025 年上半年,艾雪再获大额增资,其冷链网络正从区域核心市场向更广阔的新兴区域延伸。与此同时,贝拉米有机奶粉在越南等东南亚高端母婴市场快速增长,与艾雪形成品类协同。

  这种 “聚焦区域 + 深耕品类” 的策略,与蒙牛过去 “广撒网” 式的并购形成鲜明对比。曾经依赖资本并购扩张的模式,因品牌整合不及预期导致减值压力,如今蒙牛更倾向于通过内生增长实现扩张,资本支出规模同步收缩。

  行业变局:婴配粉市场的资质争夺战

  对于 a2 牛奶公司而言,收购雅士利工厂是其 “中国市场准入战” 的关键落子。中国婴配粉配方注册制对工厂产能与资质有严格限制,一个工厂最多可生产的配方数量有限,且需定期重新申请。此前,a2 依赖外部代工,产能存在不确定性。雅士利工厂持有的中文标签资质,恰好填补了这一缺口,其奶源与生产标准也与 a2 的产品定位高度契合。

  a2 的布局不止于此。通过剥离非核心乳业资产并升级收购工厂,其计划长期提升投资回报效率,目标是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份额,并通过新增配方注册覆盖低线城市及线上渠道。近年来,a2 在华收入持续增长,全家营养等新品类拓展初见成效,显示出这一战略的可行性。

  未来挑战:蒙牛的 “二次创业”

  尽管出售雅士利工厂为蒙牛赢得了战略调整空间,但其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在国内,核心品类增长乏力;在海外,新兴市场扩张依赖高资本投入,而公司整体负债率仍处高位,现金流压力不容忽视。

  更关键的是,蒙牛需在规模收缩与品牌升级间找到平衡。2024 年,其毛利率虽有提升,但主要依赖成本控制而非产品溢价。相比之下,竞品通过技术差异化和渠道精细化运营实现份额提升,这种 “技术 + 渠道” 双驱动的模式,或许是蒙牛需要借鉴的方向。

  结语:从工厂买卖到价值重构

  雅士利工厂的出售,标志着蒙牛国际化进入 “精耕细作” 阶段。当 a2 在新西兰为中文标签资质展开争夺时,蒙牛的冷链车正穿越东南亚雨林,将产品送入新兴市场终端。这场交易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资产置换,而是中国乳企从 “全球工厂” 向 “区域品牌” 的价值重构。未来,决定蒙牛命运的不再是工厂数量,而是能否在东南亚终端争夺战中持续领跑,以及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认知。(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蒙牛出售新西兰雅士利工厂:一场战略性的断腕求生》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