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最后的前沿”:日本大力推动对非洲投资,强化矿产供应链

瞄准“最后的前沿”:日本大力推动对非洲投资,强化矿产供应链

hyde014 2025-08-22 装修装饰 2 次浏览 0个评论

在中美欧以及俄罗斯在非洲“耕耘”之际,日本也试图把握住非洲的增长潜力。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1日,日本神奈川县横滨,日本首相石破茂(中)在横滨国际平和会议场举行的第九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晚宴上发表演讲。 视觉中国 图

据环球时报8月21日报道,由日本政府主办的第九届非洲开发会议(TICAD,也称“日非峰会”)于20日下午在横滨开幕,来自约50个非洲国家的首脑出席。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提出支持非洲经济增长的新构想——“印度洋与非洲经济圈倡议”。

石破茂还宣布,将启动新的合作项目,“通过纳卡拉走廊开发强化全球供应链”。自2012年以来,日本政府就在帮助开发“纳卡拉走廊”,旨在强化矿产资源的供应链。

日本外务省相关人士对《朝日新闻》表示:“今年将是与非洲关系取得重大进展的‘非洲之年’。”

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4年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大幅反弹,欧洲投资者持有非洲最大的FDI存量,其次是美国和中国。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削减了对非洲的大部分援助,并对非洲出口加征关税。与此同时,特朗普7月在白宫接待了5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聚焦美国在西非关键矿产领域的投资机遇。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7月发文指出,美国政府以“贸易而非援助”为原则进行对非经济接触,试图在非洲重新获得影响力。

另一方面,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开启中非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俄罗斯自2019年开始也举办与非洲的经济会议,2024年俄非间的贸易额增长了10%。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今年6月表示,俄罗斯有意全面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合作,重点加强经济和投资方面的合作,还将延伸到与国防和安全相关的敏感领域。

支持“纳卡拉走廊”开发

关键矿产的竞争使非洲成为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战略的焦点。近年来,日本深入非洲“寻矿”,2023年起开展对非资源外交,与赞比亚、纳米比亚、安哥拉、刚果(金)、莫桑比克等国签署了一系列矿产开发协议。

非洲中南部内陆地区盛产稀有金属与稀土,这些资源对电动汽车(EV)、半导体以及各种电子设备和零部件生产不可或缺。根据世界银行资料,锂离子电池所需的钴有三分之二产自刚果(金),在该国与邻国卢旺达的边境地区,还在开采耐久性极强、可用于半导体的钽。

赞比亚的铜和钴,还有坦桑尼亚的石墨矿床,都被视为支撑日本制造业与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资源。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与美欧不同,日本地理位置上更接近非洲东海岸,走印度洋航路最为便捷。日本自2010年代便通过政府开发援助(ODA)支持莫桑比克,看重对该国纳卡拉港的利用。

赞比亚目前主要通过位于非洲西海岸的安哥拉港口出口矿产,但对日本而言,经由莫桑比克的纳卡拉港是最短路线。同时,莫桑比克的液化天然气(LNG)开发也在推进中,如果能够通过印度洋航线绕过中东霍尔木兹海峡调运LNG,将有助于日本降低在运输过程中的地缘政治风险。

“纳卡拉走廊”从莫桑比克西北部的莫阿蒂泽矿区出发,自西向东横跨马拉维境内,到达莫桑比克的纳卡拉港,但是建设进展缓慢。

石破茂在本届“非洲开发会议”上宣布,将启动针对莫桑比克、马拉维和赞比亚的合作项目——“通过纳卡拉走廊开发强化全球供应链”。日本此前已通过日元贷款支持纳卡拉港整备工程,并于2023年10月完工,接下来将持续支持“纳卡拉走廊”的开发,提高内陆地区的连通性。

此外,日本政府还提出“印度洋—非洲经济圈倡议”,把印度、中东和非洲作为一个整体区域来强化经济联系,通过“纳卡拉走廊”建设与区域一体化,希望扩大贸易与投资,推动日本企业进一步进入非洲市场。

非洲内陆的矿产在开采后需经陆路运输超千公里,才能运至港口装船,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瓶颈。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非洲援建坦赞铁路,为赞比亚的铜矿出口提供了一条安全路径。此后,中企承建的本格拉铁路于2019年正式移交,这是担负刚果(金)、赞比亚的铜、锰等大量矿产资源出海运输任务的重要通道。

美国也在非洲进行大规模铁路投资,拜登政府时期大力推进“洛比托走廊铁路”项目,一条长1300公里的铁路线从赞比亚延伸至非洲西南部国家安哥拉的洛比托港。拜登政府曾承诺为该项目投入近40亿美元,使之成为一条“战略经济走廊”。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大规模冻结对外援助,增加了该项目的不确定性,也为竞争对手提供了潜在机会。

“从援助到投资”的转型

“希望以‘从援助到投资’作为日本与非洲关系的关键词。”石破茂在“非洲开发会议”上表示,将推动加速日非双方企业间的合作。据日本富士电视台21日报道,此次会议期间,日非双方已经签署了300多份合作协议。

然而,实现从援助到投资的完全转型并不容易。日本从1993年开始主导举办“非洲开发会议”,当时冷战结束不久,非洲地缘政治地位丧失,国际社会的援助大量流向前苏联东欧地区。而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达到经济增长顶峰的日本,在1989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ODA捐助国,在后冷战初期决定将目光投向非洲,重点放在提供援助。

从2013年第五届“非洲开发会议”开始,该会议每3年在非洲和日本轮流举行。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资料,日本整体对非洲的投资高峰是在2013年,此后被指出“落后于其他国家”。

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白户圭一对媒体指出,非洲开发会议的势头在大约10年前达到顶峰,当时日本承诺要向投资转型,但“完全失败了”,尽管日本政府为私企投资非洲竭尽所能做了一系列工作,但预期中的投资浪潮并未出现。

在21世纪的前10年,非洲国家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长5.1%,远超上一个10年的2.5%。之后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北非国家又雪上加霜经受了政局动乱,非洲经济的增速也减缓,尤其是2013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购物中心发生致命恐怖袭击,同年南苏丹爆发内战,2014年“博科圣地”武装分子在尼日利亚绑架学生,使更多外国投资选择避开非洲市场,日本也不例外。

由于非洲面临政局不稳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日企显示出一种谨慎姿态。据《金融时报》报道,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负责执行援助政策的副理事长安藤直树,将日本私企的对非谨慎归因于一种“先发展、后商业”的理念,它们希望在非洲复制在东南亚取得成功的模式。但非洲领导人或许无法等待日本企业慢慢进入市场。

近年来,日企对非洲展现出了更多兴趣。非洲54个国家的人口目前约为15亿人,预计到2050年将接近25亿,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因此被称为“最后的前沿”。截至2024年底,日本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余额为1兆4232亿日元,比前一年增长24.7%,在金融、保险等领域的投资也在增加。

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 (JBIC) 的支持下,科特迪瓦7月发行了价值500亿日元的“武士债券”, 期限10年,票面利率2.3%。这一以日元计价、在东京上市的债券标志着非洲进入日本资本市场的新阶段。

另外,一些在印度设有基地的日企正在利用其地理优势扩大在非洲的业务。据路透社21日报道,日本大金工业计划在非洲市场扩大变频空调的销售,在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大金已开始从印度采购空调零部件,并在当地进行简易组装。铃木汽车已从美国和中国的汽车业务撤出,正通过位于印度的生产基地,谋求向整个非洲的出口扩张。

据日媒报道,日本的人口和国内市场正在缩小,社会上,尤其是年轻一代之间弥漫着一种闭塞感。非洲正处于经济增长之中,许多人怀着“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的希望而生活。对日本来说,也到了在把握风险的同时,向非洲进行投资并共同追求成长的时候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瞄准“最后的前沿”:日本大力推动对非洲投资,强化矿产供应链》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