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说|传统医药商业占比仍超六成,华东医药转型到哪一步了?

财说|传统医药商业占比仍超六成,华东医药转型到哪一步了?

hyde014 2025-08-23 装修装饰 1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5年上半年,华东医药交出一份稳健的成绩单。这家公司当期营业收入216.75亿元,同比增长3.39%;归母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增长7.01%。

这张看似亮眼的财报背后,华东医药营收结构依然以传统医药商业分销为主,贡献超过六成收入。一边是加码创新药和医美的新业务仍处培育期,一边是旧有商业板块扮演“现金牛”。这表明华东医药的业务转型还在路上。

分销占比六成

占大头的商业板块净利2.26亿元,仅相当于工业板块贡献的约十四分之一。华东医药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医药商业板块实现收入139.47亿元,同比增长2.91%,占总营收约64%。与此同时,占比不到三成的医药工业板块收入达73.17亿元,同比增长9.24%,贡献归母净利润15.80亿元。

今年上半年,其新兴业务板块冷热不均。传统业务工业制药保持两位数增长,而新板块医美的业绩则承压转降。半年报披露,公司医美业务板块上半年收入11.12亿元,同比出现一定下降。其中,作为全球医美平台的英国Sinclair实现销售约5.24亿元,同比下滑7.99%,主要受海外经济疲软和光电设备需求波动拖累。国内子公司欣可丽美学收入5.43亿元,同比下滑12.15%,受国内医美消费迭代和竞争加剧影响。

不过,公司强调国内医美业务展现韧性,2025年二季度环比增长14.16%,已连续两个季度回升。管理层在半年报中分析称,全球经济波动和消费降级使医美行业步入“阶段性承压期”,但随着多款高端玻尿酸、肉毒毒素等新品在年内获批上市,医美板块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财说|传统医药商业占比仍超六成,华东医药转型到哪一步了?

传统分销业务则贡献了营收的基本盘,但增长乏力。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华东医药的医药商业板块营收微增2.91%,远低于工业板块的增速。业内指出,两票制和集采常态化下,药品流通环节盈利持续被压缩,华东医药分销板块净利率仅约1.6%。对此,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出通过“创新业务、创新品种、创新模式”来稳固商业板块:包括加强高值耗材代理、拓展DTP院边店和中药饮片业务,并提前布局药品追溯码时代的供应链体系。

华东医药表示要“保存量、促增量”,但增量从何而来?分析师刘子珺指出,“华东医药商业业务量大但利薄,靠以价换量支撑规模,区域龙头分销商要突破天花板,唯有提高特药、自有产品等高毛利品类占比”。这也解释了为何华东医药亟待在创新药和高附加值领域寻找增长。

叫好难叫座?

过去两年,华东医药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新品,从抗肿瘤的CAR-T疗法到代谢病创新药,但高定价和准入门槛让商业化面临挑战。

以被寄予厚望的CAR-T产品赛恺泽为例,该产品是科济药业BCMA靶点CAR-T疗法,华东医药自2023年起获得国内独家商业化推广权。在2025年半年报中,公司披露赛恺泽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医院完成准入备案,上半年向合作方下达了111份订单。然而,每例治疗高达百万元的价格使其推广步伐相对谨慎。

公司公告称,截至半年报发布,已有超过100家商业保险和惠民保将赛恺泽纳入报销,提高患者可及性。尽管如此,医药研究员陈星指出,高值创新疗法要转化为规模销量,仍有赖于进一步降低患者支付负担和临床医生观念转变。

另一款新品乌司奴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赛乐信)则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爆发力。这一用于银屑病等适应症的生物药自2024年底上市后迅速打开局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国已有超过1200家医院开出赛乐信处方,销售正加速攀升。华东医药在半年报中称,赛乐信凭借每季一次的给药便捷性和良好安全性,加上进入医保后的报销可及,正成为公司自身免疫领域的新核心产品。

在代谢病领域,华东医药的创新药惠优静(脯氨酸恒格列净片)也取得初步进展。这款SGLT-2抑制剂一类新药于2023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公司迅速推动医院准入,目前覆盖的二级以上医院已超1200家。同时,公司通过与恩格列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恩双平联合推广,巩固在SGLT-2细分市场的竞争力。不过,糖尿病领域竞争者林立,跨国药企的同类药物耕耘已久,陈星指出,惠优静要实现弯道超车仍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撑。

另一款今年新上市的抗肿瘤药物派舒宁(塞纳帕利胶囊)主攻卵巢癌市场,公司拥有该1.5代PARP抑制剂的独家推广权。半年报显示,公司已在全国布局超过200家DTP药房,并推动600多家医院纳入派舒宁处方渠道。公司正积极筹备将其送进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但陈星坦言,高价肿瘤药即便进了医保也面临用量管控,放量速度取决于真实临床疗效和经济性数据的积累。

综观上半年,华东医药创新产品业务收入达10.84亿元,同比大增59%,但仅占总营收不到5%。“华东医药的创新矩阵虽然不断扩容,但短期内对营收的撬动仍有限。”刘子珺指出,公司主业收入目前仍仰赖传统分销板块,创新药从放量到撑起业绩尚需时间,“由仿制分销驱动切换为创新驱动绝非一朝一夕”。

并购频出手

观察华东医药近年来的扩张路径,大手笔的外延并购和授权合作是一大特色。其中,2018年公司斥资约15.2亿元人民币完成对英国医美企业Sinclair的收购,一举获得“少女针”(Ellansé系列再生微球)等注射填充剂和多款光电医美设备产品线,宣告进军高端医美领域。此后公司陆续收购了Viora等医美器械资产,丰富激光、射频、美容光疗设备矩阵。

如今华东医药已构建起“微创+无创”医美产品组合。不过,从业绩表现看,医美板块尚未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上半年该板块营收同比下滑,盈利情况亦不甚理想。刘子珺分析认为,医美业务当前的低潮更多是行业性因素,但华东医药凭借专业医学背景和合规运作,有机会在监管环境改善后脱颖而出,“前提是熬过这段市场调整期,把产品梯队和品牌口碑夯实”。

与此同时,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买入”动作更加密集。自2023年以来,华东医药先后达成多项创新药BD合作:包括以首付款3000万美元(约2.1亿元人民币)获得美国Arcutis公司罗氟司特外用新药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权,以及以总对价最高5200万美元(约3.7亿元人民币)引进丹麦MC2的银屑病复方乳膏Wynzora。2024年8月,公司公告与艺妙神州就CD19靶点CAR-T产品IM19达成中国内地合作,首付款1.25亿元,注册和销售里程碑金额合计最高不超过9.5亿元。同月,公司还签约引进美国ImmuneOnco公司两款创新免疫疗法的中国及东南亚权益,首期支付约800万美元(约0.6亿元人民币),后续里程碑总额高达数亿美元。进入2025年,华东医药继续加快外部管线布局:8月公司子公告称,与江苏微开生物达成VC005口服小分子新药在大陆的独家商业化协议,首付款5000万元,最高注册里程碑1.8亿元,许可期长达15年。

如此密集的项目引进也意味着可观的资金投入与风险共担模式。职业投资人赵源分析称,华东医药近年来的授权交易大多采用“低首付+高里程碑”的支付结构,这有助于控制前期现金支出,同时将更多回报系于产品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释研发失败或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大量项目并行也考验着企业的整合和开发能力。”赵源进一步指出,外部引进的管线需要与公司内部研发、注册和营销体系磨合,才能真正转化为业绩。

目前来看,华东医药部分已落地的BD项目仍处于研发或早期商业化阶段。例如,2023年引进的罗氟司特乳膏已在中国完成III期试验主要终点观察,公司预计今年底前递交上市申请;Wynzora乳膏则刚于今年获批临床,距离正式上市尚有时日。再如CAR-T产品IM19仍在监管审评过程中,最乐观也需等到2026年前后才能走向市场。

由此可见,华东医药通过外延并购和合作搭建的创新拼图,短期内大多还无法直接贡献可观收入,其真正收益或许要等到未来几年新品集中上市后才能逐步显现。

从财务数据和业务现状来看,华东医药的转型还在拉锯阶段:一方面,传统医药商业板块依然提供着主要营收和现金流,却面临增长瓶颈;另一方面,创新药和医美新业务已经萌发,却尚不足独当一面。可以预见的是,转型道路上既有医保控费、市场培育的现实考验,也伴随着新产品上市节奏和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财说|传统医药商业占比仍超六成,华东医药转型到哪一步了?》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