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疆科技上半年业绩增长近三成,净亏损4090万元

越疆科技上半年业绩增长近三成,净亏损4090万元

hyde014 2025-08-30 装修趣闻 3 次浏览 0个评论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828日晚间,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02432.HK)发布中期业绩。期内,公司收入达1.53亿元,同比增长27.1%;净亏损为4090万元,较上年同期收窄31.8%;毛利率达47.0%,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收入呈现明显增幅,主要由于六轴产品收入大幅增长46.7%9364.6万元。其增长一方面来源于重负载等产品类型的增加,另一方面来自汽车制造、3C电子、医疗和商业零售领域的上下料、装配和检测等核心应用场景的拓展。贡献收入第二大来源的是四轴产品,收入为3958.2万元,增幅达7.7%

六轴、四轴为按轴数划分的协作机器人类型。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分类,协作机器人为工业机器人的子类。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在安全性、灵活性和场景适应性上具备优势,如后者无需在产线上设立隔离栏进行分离。

早期,越疆凭借四轴机械臂迅速占领市场,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又将战略重心转向更高附加值的六轴协作机器人。截至上半年末,六轴机器人收入比重已提高至61.2%

萨摩耶云科技AI机器人研究员郑扬洋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提到,协作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离不开其灵活性、人机交互高效性等特点,这使其天然适合需要动态调整任务、适应复杂环境的应用场景,例如医疗辅助、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等。

越疆科技上半年业绩增长近三成,净亏损4090万元

国产协作机器人在2023年前后迎来转折点,随着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厂商在这一年批量导入协作机器人,市场解锁汽车场景后迎来高增长。

根据灼识咨询预测,全球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达到50亿美元,2023-2028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37%

根据公司财报,工业、教育、商业是三大下游应用场景。其中,工业贡献了超五成业绩,收入达8110.7万元。除了上下料、涂胶、检测、螺丝锁付等汽车零部件应用领域,公司机器人还应用于金属制品行业的CNC加工和上下料环节,以及半导体行业的封装测试等环节。

期内,教育场景收入达5766.2万元,比重达37.8%。商业场景呈现基数小、增速高的特点,收入激增165.5%1377万元。越疆方面提及,这得益于医疗理疗和商业零售等场景的拓展。在商业领域,咖啡机器人、艾灸理疗机器人、炒菜机等复合机器人也实现了批量出货。

近期,越疆已成功下线第10万台机器人,成为行业首家出货量突破10万台的中国机器人企业,并揽获超80家世界500强客户,涵盖苹果产业链、一汽、丰田、宝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核心客户群。

郑扬洋亦指出,协作机器人的细分市场规模仍很大。在非工业领域,细分市场众多,且业态差异较大。而要实现协作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还需要完善相关标准和法规。例如,在医疗手术场景中,协作机器人作为一种新的医疗器械,如果缺乏明确的分级标准,也会给市场准入带来不确定性。

截至829日收盘,越疆总市值达223.08亿港元。同日,优必选发布了中期业绩,实现营业收入6.21亿元,截至当天收盘,优必选总市值达451.64亿港元。

对比两家公司可以发现,越疆的收入不到优必选的四分之一,但市值却达到后者约五成。越疆市值是否被高估,也成为资本市场的争议。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结合相对估值法,越疆PS高于可比公司均值。2024年,越疆PS达到51倍,优必选为25倍,埃斯顿为4倍,行业均值为26倍

“对比PS数值,结合公司仍在亏损,不排除存在一定估值修复空间的可能性。但是高估值通常是从行业趋势来看的,比如半导体、智能机器人等科技类行业,未来被看好,自然吸引更多资金进来。就像寒武纪,今年之前仍在亏损,但市值已经超过6600亿。因此需要考虑到阶段性因素,高市值反映的不是当前收入,而是市场对其未来巨大增长潜力的预期。至于是否被高估,取决于公司未来能否实现这些预期。”一位从事上市公司咨询行业的人士向界面新闻分析道。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越疆股价上涨的催化因素包括,客户在测试验证公司产品后进行大规模复购,带动出货放量;东南亚制造业转移催生AGV+机械臂需求,带动越疆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以及公司人形机器人产品实现量产交付。

在协作机器人之外,具身智能被视为第二增长引擎。根据财报的表述,2025年是公司全面布局具身智能新赛道的一年。今年3月,公司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售价19.9万元起。这款机器人在6月开启全球量产交付,并向日本客户完成首批交付。根据设想,如果市场需求如预期般旺盛,公司会在2025年进一步扩充产能,形成百台级、乃至千台级的年产量供货能力。

事实上,越疆进场具身智能赛道并不算早,2023年才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而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也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赛道,前者讲究刚性约束,后者强调灵活泛化,要求算法架构、感知模型和运动规划的全面升级。

越疆方面告诉界面新闻,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存在一定复用性。2023年以前,公司就通过自研控制器、驱动器、关节模组为人形机器人铺设底层准备,积累了控制系统、驱动模组等底层技术。而对工业场景理解深刻、能快速找到类人任务落地点,是公司另一优势。

越疆科技创始人兼CEO刘培超将从轻量型协作机械臂拓展到全尺寸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形容为“水到渠成的事情”,他指出,Dobot Atom与传统机械臂在控制系统和运动模型上有诸多共通之处,例如其上肢沿用了自研的高性能伺服系统与控制算法、现有机械臂共享神经驱动灵巧操作系统(NDS)等核心技术,使机器人实现高达28个上肢自由度的端到端自主推理操作能力。

刘培超表示,之所以敢于将价格定在20万元内,是因为公司有成熟的协作机器人产品线做支撑。大规模量产带来的供应链优化和制造经验,有助于控制具身智能类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

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越疆科技发布了DOBOT Atom第二代产品,官方称这是国内首款实现毫米级多场景操作能力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平台核心在于能够把协作机械臂、轮式机器人、人形及多足机器人联动起来,让多用户、多形态的机器人进行学习训练,形成海量数据湖,同时深度整合OpenAIClaudeGemini等顶级大模型,实现高级认知决策与物理执行的闭环。

“先上岗、再进家,是机器人普及的现实路径。”越疆首席科学家郎需林在发布会上指出,Atmo二代的定位是满足工业、商业、家庭三重场景。预计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于低速、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这些场景任务明确、环境可控,适合技术早期阶段部署,包括药房搬运、零售导引、园区巡检等。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生态的演进路径大概率会重演智能手机的情形。首先由硬件厂商带动产业热度,再由大脑和应用主导行业分层,最终形成开放协同、模块互换的具身智能生态。因此人形机器人不会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平台级生态系统。”郎需林提及,公司策略是先夯实硬件基础(模组/控制器/执行器),同时对接主流AI“大脑,并与真实场景客户共同打磨解决方案。

越疆方面向界面新闻表示,人形机器人已获得多个头部客户的多场景应用验证,包括腾讯RoboticsX实验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达摩院、马扎克、ASKA等。此外,公司已成为英伟达物理AI全球生态伙伴,双方将共同推进仿真平台、训练数据集、生成式大模型的联合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越疆科技上半年业绩增长近三成,净亏损4090万元》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