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大阅兵

一文看懂大阅兵

hyde014 2025-09-03 装修图样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2025年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红旗如血,白鸽翱翔,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挺立,十万军民肃立无声。

一文看懂大阅兵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也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示整个星球上最先进的装备,来捍卫正确二战史观、宣告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日子。

驶过长安街的钢铁洪流,不仅是对历史上三千五百万同胞最深沉的告慰,也是对现实中魑魅魍魉的最严厉警告。

那么,我们这次阅兵,都亮相了什么?能给世界带来什么震撼?

今天我们一文看懂。

这次阅兵和以往一样,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先由受阅部队在长安街列阵接受检阅,然后再开始分列式,按照护旗方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的顺序依次通过天安门。

徒步方队前期央视已经介绍过了,这里我们就不做赘述了,重点来聊一聊大家比较关注的装备方队。

说实话,这次的装备方队,对中国军迷造成了巨大心理打击,平时睥睨天下、无所不知的军迷,如今却变得唯唯诺诺,左一个不认识,右一个不认识。

那么,怎么看懂这次的阅兵式呢?

不要着急,我们看看前期新闻发布会的介绍就知道了:

装备方队是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包括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和战略打击进行"作战群"编组的。

那么对应的阅兵车辆编号,就是LZ、HZ、FK、XZ、WR、HF/ZB以及ZL。所以,我们只需要看车身侧面的编号,就知道这个方队是干嘛的了。

我们来一个一个梳理一下:

第一个作战群编号是LZ,那就是陆上作战群。其中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99B坦克以及轮式突击炮、空降战车/迫榴炮以及远火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军迷圈子里传说的"双离谱"100式坦克了。

一文看懂大阅兵

关于100式坦克为什么叫"双离谱"?网上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设计指标离谱、成品也离谱。有人说是强得离谱、贵得离谱。还有人说是这也离谱、那也离谱。

反正不管怎么样,这款坦克都颠覆了传统坦克的发展模式,被视为陆战装备的革命性突破。

为啥?

这么说吧,假设一款武器,上面有油电混合技术、相控阵雷达、防空导弹、无人机、无人遥控近防系统等等,你猜它是啥?

你说是军舰?不,它是坦克。

你能想象,中国人居然丧心病狂地把这些林林总总的东西塞到了一辆坦克上?

显然,这款"双离谱"坦克对比传统坦克的发展路线,走出了一种新的坦克发展路径:

——抛弃"甲弹对抗"

从坦克在100多年前出现到现在,升级路线一直是堆叠装甲、增大口径,堆叠装甲是为了让敌人打不穿,而增大口径是为了发射膛压更大的穿甲弹好打穿敌人。

可现在呢?"双离谱"坦克的主炮从125mm缩减到了105mm,也不再增加装甲,转而通过增强主动防御系统来提升生存率。至于打穿敌人的任务嘛,用无人机不香吗?

——拥抱"信火一体"

看看"双离谱"身上密密麻麻的相控阵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摄像头,以及车组成员头上颇具科幻感的AR眼镜等等,就会发现,它已经不是一辆坦克,而是一个由"智能化透明座舱"构成的信息感知节点,不仅能让车内成员眼观六路,还能在火力信息网络中利用信息感知能力,来驱动火力精准投放。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辆坦克显然针对俄乌战场上满天飞的无人机带来的作战革命进行了特别优化,安装了主动防御系统,包括硬杀伤拦截弹+电子干扰+激光反制,可以应对反坦克导弹甚至无人机集群攻击。

那么问题来了,新增了这么多电子设备,用电量肯定剧增,那么电力供应怎么解决呢?

不用担心,"双离谱"坦克把原来的柴油动力系统,改成了柴油-电动机混合动力系统。

不得不说,中国真是在汽车上把混动给玩明白了,现在连坦克都装混动系统了,虽然不知道是插电式还是增程式,但给全车供电肯定是没问题。而且混动坦克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减小噪音和红外信号,提升隐蔽能力。

有意思的是,除了"双离谱"坦克,还有一款同样底盘的"双离谱"步兵战车,显然在新一代装甲车辆上,中国已经实现了车族化,一款车根据任务需要可以加装不同作战单元,提高装备使用效率。

第二个作战群编号是HZ,也就是海上作战群,展出了舰载防空导弹、鱼雷等等系列武器,但真正引人注目的不是这些,而是高达5种的高超声速反舰导弹!

说到高超声速武器,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2019年阅兵时亮相的东风-17。

但这次呢?好家伙,一口气亮相了8款高超声速武器,其中反舰类的就有5种:

鹰击-15、鹰击-17、鹰击-19、鹰击-20、鹰击-21!

一文看懂大阅兵

先看看鹰击-15,从外观上来看,它其实是鹰击-12的升级版,射程500公里左右,虽然可能达不到5马赫的标准,但应该也差不多,勉强算是一种准高超。

从体积来看,应该是为中国的航母舰载机提供的一种远程、难以拦截的空射型反舰导弹,增强中国航母的远程反舰能力。

再看看鹰击-20和鹰击-21,很明显,这两款走的是双锥体高超音速滑翔体路线,可以视为当年火箭军打航母用的东风-21D的移植版本,缩小后分出的两个亚型。

那么,鹰击-20和鹰击-21有什么区别呢?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鹰击-20是舰载型,需要塞进中国军舰大口径垂直发射系统中的,所以有一个巨大的助推段。而鹰击-21是空射型,由轰-6机腹挂载,就不用助推段了。

不过呢?因为鹰击-20和鹰击-21此前已经在各路小道消息中亮过相了,所以大家对这两款弹并不怎么惊讶。真正让大家惊讶的,还是鹰击-17和鹰击-19。

此前在工作室文章《中国飞天二号首飞,一小时打遍全球?》中我们介绍过,高超声速武器有三种路线,双锥体、乘波体、吸气式自主动力飞行器。

这次,中国一口气把三种路线都展示出来了。

双锥体就是咱们刚才介绍过的鹰击-20和鹰击-21,而乘波体呢?就是这次亮相的鹰击-17。

鹰击-17可以简单视为东风-17缩小上舰版本,它采用钱学森弹道,在导弹使用一级助推达到大气层外后,再进入下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仅射程翻倍,而且还具备侧向大幅机动能力,而且因为末段俯冲突防速度快,能达到5马赫以上,所以基本是无法拦截的。

为啥中国有了东风-17,还要搞鹰击-17呢?

答案很简单,东风-17再厉害,也还是要在陆上发射,那么中国海军如果远洋作战,如何执行高超声速武器反舰作战呢?光有鹰击-20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弹道更加飘忽不定的乘波体高超弹。

鹰击-20和鹰击-17都已经很厉害了,不过,这都不是中国海军满意的"目标弹"。

为啥?因为高超声速导弹还有一个最难搞的路线——吸气式自主动力飞行器,也就是这次亮相的鹰击-19。

鹰击-19区别于鹰击-17最大的地方在于,它可以依靠吸气发动机,在大气层内进行全程可操控的飞行,就像巡航导弹一样,不仅飞行轨迹更难捉摸,而且可以更有效打击运动中的目标,甚至"绕过"障碍物来打击最终目标。

由于吸气式高超不用携带氧化剂,而是从大气里获取氧气,这就意味着可以大量节省氧化剂重量,在消耗相同质量推进剂的条件下,能够达到2倍以上的射程。

这样一来,导弹体积就可以做得很小,可以由军舰甚至潜艇携带,成为改变战争逻辑的大国重器。

鹰击-19的问世,意味着中国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上获得了巨大突破。

超燃冲压发动机难在哪里?难在点火。

导弹达到5倍音速,进气口吸入的空气哪怕经过减速,也仍然是超音速的,从空气进入吸气口,燃烧再排出去,也就几毫秒时间,那么在这几毫秒中,怎么实现空气与燃料的充分混合、稳定燃烧?

所以有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要想让超燃冲压发动机正常工作,好比在12级台风中点燃一根火柴。

哪怕强如美国,其吸气式高超X-51A也只工作了3.5分钟就熄火了,到现在还一直停留在试验样机阶段。

谁能想到,这么难的事情,竟然被中国搞定了!而且已经量产了!

更关键的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搞定之后,可不仅仅能用在反舰导弹上啊!巡航导弹、战略导弹都能用啊!这次阅兵中亮相的CJ-1000型陆基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显然也用的是巡航导弹。

你要是美国人,想一下中国各种吸气式高超导弹以各种诡异的弹道扑来的时候,你能不能睡得着觉?

那么,为什么我们有了鹰击-17、鹰击-20、鹰击-21之后,还要搞个鹰击-19呢?这算不算重复建设?浪费资金?

并不算。

鹰击-17、鹰击-20很好,但有一个问题——射界。

无论是双锥体还是乘波体,都需要经大气层再入,这一下子几百公里就出去了,难以打击近处目标。

比如一艘潜艇,发现敌人的距离可能也就二三百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那就会面临一种尴尬局面。用鱼雷吧?射程不足。普通潜射反舰导弹吧?突防能力差。用鹰击-20吧,打不了这么近的目标。那撤远点再打吧?战机又稍纵即逝了。

那咋办?这就需要一种不需要再入、大气层内飞行、射界更近、机动更为灵活的吸气式高超了,可以打远的,也可以打近的。

而鹰击-19,就是一款"可远可近"的高超导弹。

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发出两个感叹:

——这次阅兵,我们居然一口气亮相了5种不同原理、不同构型、不同弹道的高超反舰弹!再加上这次亮相的若干种鱼雷、大型潜航器、鹰击-18C隐身亚音速反舰导弹,以及可以客串反舰导弹的东风-21D、东风-26,中国林林总总搞出了十几种反舰武器,放到全世界上,也真是独一份了。

考虑到未来的中美决战大概率是在海上,显然,中国是在认认真真做决战准备的。

——中国真的进入了高超声速王国。在中国推进剂技术、材料技术、风洞技术、发动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等都已经过关的情况下,中国搞一款高超声速武器,真的不难,设计个外形,风洞吹一下验证成功,把成熟子系统塞进去就行了。

不知道高超仍然处于空白的美国,看了这些,会作何感想?

第三个作战群编号是FK,也就是防空作战群,除了展示了一系列战术防空导弹、野战防空车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点:

第一是激光和微波武器。

俄乌战争告诉世界,反无人机作战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当俄国人在坦克上焊铁笼子,欧洲国家则把渔网捐给乌克兰的时候,中国则交出了一份全新答卷。

激光武器+微波武器。

激光武器拥有一个庞大的车体,显然是为高能激光供电用的,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拦截无人机,理论上,只要有油,就能源源不断将一个作战区域内的无人机消灭干净。

一文看懂大阅兵

用激光,可比用速射炮和防空导弹要省钱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无人机以蜂群的方式来犯,激光拦截器忙不过来咋办?

没事,咱们还有微波武器。

微波防空车上装载的巨大"板子",其实是超大型相控阵天线,通过发射发射高功率微波,进行"面杀伤",最适合摧毁蜂群无人机。

一文看懂大阅兵

显然,中国不仅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在反无人机领域,也是顶尖的。

我们有尖利的矛,也有最坚固的盾!

第二是中国战略防空反导系统的亮相——

红旗19和红旗29。

这两款导弹,都是中国CTMD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中坚。

红旗19,主要用于对弹道导弹目标实施再入段拦截,说白了就是中国版萨德。

红旗19很厉害,不过也在珠海航展亮相过了,大家更关注的,还是这次亮相"神秘双筒"-红旗29。

红旗29是啥?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中国版的星球大战计划!

一文看懂大阅兵

想当年,美国为了让苏联相信自己的星球大战计划同时也是真的为了导弹防御,搞出了"战略防御计划"(SDI),其核心就是以动能杀伤飞行器(KKV)为主要攻击手段的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地基拦截弹(GBI)。

GBI的试验一度获得了突破,不过呢?美国人觉得,固定部署的GBI在拦截时总有空档,万一苏联核潜艇从美国没有部署GBI的地方射过来一发怎么办?于是就提出,把GBI减重,搞一款公路机动版GBI,也就是动能增强拦截器(KEI)。

不过呢?最终因为冷战结束和技术不成熟,KEI计划被放弃了,只留了一堆PPT。

而这次中国亮相的红旗29,完美符合了美国人关于KEI的想象!

红旗29采用了机动运载、单车两联装发射,其DN2弹头能够在大气层外对洲际弹道导弹的中段实施拦截,其碰撞杀伤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在分导弹头分离前进行拦截,避免核污染,甚至连高超声速武器甚至卫星也可以拦截!

赖清德还想利用星链学乌克兰对大陆发起"不对称攻击"呢,现在用红旗29把网给他掐了,看他怎么玩!

毫无疑问,红旗29就是地球上最厉害的反导武器,没有之一!拥有了它,中国就具备了"我能打到你,你却打不到我"的不对称优势。

甚至,不排除在未来,055进行改装后也可以携带红旗29实现海基反导,把中国战略核防御圈一直前推到日期变更线甚至东太平洋,到时候,没准美国洲际导弹还在上升段的时候,就会迎来一次来自遥远东方的撞击!

有了它们,我们已经不用再担心核威胁!

第四个作战群编号是XZ,第六个是HF/ZB,也就是信息作战群和后勤保障群,因为亮相的装备非常少,也没有什么看起来"不明觉厉"的武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第五个作战群编号是WR,也就是无人作战群,亮相了一堆机器狗、无人战斗车、无人艇等装备。

这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类。

第一类是高达4种CCA。

CCA是个美军概念,全称是"协同作战飞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忠诚僚机"。

CCA的诞生背景,是在五代机技术扩散后,美国为了继续保持空中优势而提出的,其作战特点就是危险的任务都派CCA去,从而提高高价值作战人员的安全性。

本来吧,CCA是美国先提出的,结果呢?美国CCA计划还没搞出名堂呢,中国这边一口气就推出了四款CCA!

一文看懂大阅兵

更让美国方面接受不了的是,美国两个竞标型号YFQ-42和YFQ-44两个型号还都是有垂尾的型号,算是CCA界的五代机。万万没想到,中国的CCA,已经有两款是无垂尾的了!显然是给中国的六代机做的僚机!

考虑到中国两款六代机都是双人座舱,那么其中一个人必然是使用CCA的操作员。

今年5月,巴基斯坦空军用交流学来的中国空军战术,打了印度空军一个6:0。

各国在惊叹巴基斯坦战绩的同时,也在好奇,徒弟都这么厉害了,那师父还不要起飞喽?中国空军会怎么打空战呢?

这次阅兵,中国给出了答案:

一架五代或六代机带2-4架CCA出击,如果发现非隐身战机,那就发射导弹让后方预警机进行引导,像5.7空战那样远程狙杀。如果发现隐身五战机,自己前出可能有危险,就让CCA出击,毕竟CCA上也有雷达而且飞行更为灵活,空战能力更强,在AI的加持下,击落对方五代机根本不在话下。

退一万步说,就算前出的CCA有损失,也完全能够承受,不就是一架无人机么?中国还真不缺这点产能。

总之,中国空军未来的空战战术就是,跨代机就用代差碾压,同代机就用CCA把对方堆死,反正就是绝不接触,反正我有射程200公里的空空导弹,干嘛跟你打格斗?

你说说,那以后美国这空战还怎么打?

第二类是两款神秘的无人潜航器。

无人潜航器其实不算新鲜玩意,2019年中国阅兵就亮相了一款HSU-001无人潜航器,但像此次亮相的AJX002无人潜航器这么大的,绝无仅有,足足有20米长!

虽然西方媒体一看到它,就惊呼它是中国版波塞冬(核鱼雷),但大概率不是,答案很简单,如果是核鱼雷的话,那么肯定会编入ZL(战略)作战群,而不是HZ作战群。

而从外观上看,这款潜航器采用了泵喷推进器+十字形尾舵,长宽比相当大,那么显然是为高速静音推进而设计的,所以这款潜航器毫无疑问是一款攻击型潜航器,不排除是一款用于前出侦察、打击的"水下忠诚僚机"。

至于更多细节,连美国海军现在都分析不出来,恐怕只能等中国官宣了。

第七个编队,就是编号ZL的战略打击作战群了,也是大家最期待的。

这次阅兵,战略打击作战群亮相了长剑系列、鹰击系列、东风系列的一系列战略打击武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四种战略核导弹——

东风-5C、东风-61、惊雷-1、巨浪3。

相比上次阅兵亮相的东风-5B,这次亮相的东风-5C,显然是新一代的升级版本。

为啥还叫东风-5?

大概率是因为其种类并没有变,东风-5C仍然是液体燃料火箭,采取发射井部署并且保持在战略值班状态,射程超过1万公里,是中国战略核打击的中坚力量。

那么,东风-5C到底改了哪里呢?

除了材料和电子设备之外,大概率是提高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数量。

根据美媒猜测,东风-5A、东风-5B可搭载3-5枚分弹头,而东风-5则跃升到10枚。

这意味着什么?

一方面,意味着战力已经倍增,过去用两枚弹完成的核打击,现在只需要一枚就够了。

另一方面,意味着突防能力的增强。我10枚弹头里面,可以塞几枚假弹头进去,这样弹头投放之后,你知道哪个弹头是真,哪个弹头是假?你是选择拦截哪个呢?再加上弹头上可能已经具备的分导技术(MIRV),每一个弹头可能都具备机动能力,拦截就更难了。

而东风-61则是中国新一代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射程应该在12000公里以上。

为啥中国有了东风-5C、东风-41,还要搞东风-61?

原因很简单,东风-5C是液体导弹,在发射前要临时加注燃料,准备时间长,虽然其投射重量最大,但难以应对突发性的核打击。

所以,一款平时就做好战斗准备的固体发射药,而且投射重量超过东风41的弹道导弹,就很必要了。

东风-61,就是适应这种需求的洲际导弹。一声令下,从核掩体里面开出来,竖起发射筒就能马上发射。

东风-61有多强呢?这么说吧,如果五角大楼点了一份披萨,恐怕东风-61,要比美国的外卖员先送到。

需要的时候机动到发射阵位,竖起发射筒,立即就能投入战斗。

第三种是空射洲际弹道导弹惊雷-1。

说实话,这款惊雷-1完全超出了全国人民的预料,哪怕最顶级的军迷,也猜不到阅兵会把这玩意亮出来。

一文看懂大阅兵

中国为什么需要空射洲际弹道导弹?

就是因为,中国三位一体核体系是瘸腿的。

海基、陆基、空基,是一个国家核力量中坚。但问题在于,中国的空基核武器,过去一直是核航弹,由轰6或者强5飞到敌人头上去投掷。

但问题在于,在防空体系已经非常健全的今天,谁还会让你飞到头上去?

而这次的惊雷-1,就是一款挂于轰6N机腹的空射型洲际弹道导弹,空中投放点火,利用高度优势,获得更远的射程。

它可不是早就功成身退的老前辈巨浪-1型,这是完全不同的拼音缩写,代表着一种完全不同的导弹序列——惊雷。

以前军迷中一直流传"不怕六爷挂的多,就怕六爷挂一颗",所谓"六爷挂一颗",说的就是惊雷-1。

第四种就是巨浪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了。

一直以来,巨浪系列作为中国唯一的二次核反击导弹,其神秘程度远超东风系列。

不过呢?因为水下发射、水面点火技术实在太难了,所以中国的潜射洲际导弹技术一直困于瓶颈,第一代巨浪1导弹射程只有2000公里,勉强解决了有无问题。而真正取得突破,要在2000年之后了,一直到2014年,装载巨浪-2导弹的战略核潜艇才开始战备值班。

不过巨浪2的射程仍然有限,外界普遍猜测只有8000公里,从中国南海、堡垒区发射时,只能够到美国西海岸,覆盖不了美国本土。

所以,中国迫切需要一款可在水下发射,能覆盖美国全部国土的潜射洲际导弹,与三叉戟D5、俄罗斯的布拉瓦达到同一水平。

从这次亮相巨浪3来看,大概率这就是了。

相比中国不断推陈出新的东风和巨浪,美国的压力想必是很大的,民兵-3的换代者在哪里?海基核力量的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当然,作为阅兵式的压轴戏,空中梯队的亮相,将整个阅兵推向了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阅兵的空中梯队,不再像此前那样以机型为类别进行组队,而是以体系化作战单元为单位进行混合编组。

比如空中打击梯队,由歼16D作为领队机,率领歼20和歼35接受检阅。

一文看懂大阅兵

恐怕很多人不明白,歼16D作为一款四代机,何德何能给四架两型当领队机?

其实吧,这就是体现了歼16D作为电子战飞机在现代空战中的重要性,美国那边已经有"无电战不升空"的说法了,中国这边应该也差不多。

还有远程打击梯队,由一架运油-20带两架可空中加油的轰-6N轰炸机组成,有了加油机的保障,轰-6N可以前出4000公里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成为西太平洋美军的噩梦。

还有战略投送梯队,由换装了国产涡扇-20发动机的运-20B型运输机三机编队组成,代表中国远程战略投送力量,这一力量在远航塞尔维亚和埃及的行动中,已经被检验过了。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大部分都是"牛夫人"的空军航空兵梯队,海军航空兵的这次亮相可以说是下了血本,毕竟海军的军舰开不到广场上,所以海军把精力几乎都放这些机群上了。

海军什么最引人注目?当然就是航母,所以专门为福建舰打造的空警600预警机,也率领歼15战斗机、歼35战斗机组成编队通过了广场,而且排序非常靠前。

空中梯队的最后,是7架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C组成,这个梯队的作用主要是拉彩烟,也是可怜的歼10在阅兵中唯一一次飞过天安门广场的机会。

虽然歼-10C在巴基斯坦打了胜仗,但显然,回到家里还是老幺啊。

当钢铁洪流源源不断通过观礼台时,恐怕很多人都有点恍如隔世。

此刻,距离日本投降,已经80年了。

距离七七事变,已经88年了。

距离九一八事变,已经94年了。

距离日本随八国联军侵华,已经125年了。

距离中日甲午战争,已经131年了。

距离日本第一次侵略台湾,已经151年了。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给中国人民制造如此巨大且惨痛的灾难。

什么是百年国耻?这就是百年国耻。

血色山河,永志不忘。国耻是我们的梦魇,更是我们发愤图强的动力。

曾经的我们,用小米加步枪,用意志对抗钢铁。

而今的我们,不仅已经拥有了五代机群、十几种反舰导弹、射程覆盖全世界的洲际导弹、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无人机、无人车、激光炮、机器狗等等,就连我们的钢铁,在AI的加持下也已经有了意志了。

把这些中国厚积薄发的先进武器都拉出来,意义是巨大的。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而阅兵,把中国已经对美军全面赶超的武器都拉出来遛一圈,就是最高形式的伐谋。

正如参加阅兵的一名老士官所说的:我们这些装备,不是为了阅兵而造的装备,这是打仗的装备,我们可以从演训场开到现在的阅兵场,我们也可以随时一声令下,从阅兵场开向战场!

什么是威慑?这就是威慑。

当东风-5C那粗壮的筒子驶过长安街,那就是威慑的具象化,顶得上一万句"我们强烈反对"。

所以,阅兵不仅是阅给我们自己看,还是阅给全世界看,以武止戈,以威慑换和平。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一文看懂大阅兵》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