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百强县榜单的最前列,总有常熟的身影。这座地处长三角腹地的经济强市,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形成了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
当下,常熟正以金融为关键词,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常熟市。本文图片均为微信公众号“常熟发布”供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常熟近年来在金融发展方面动作频频,比如首次召开全市金融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制定出台了《常熟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要培育完善金融业态,加快打造多层次、多样化、广覆盖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服务高效、创新活跃、生态优良的金融强市。
为什么?
一方面,常熟金融工作基础仍显薄弱,人才储备不足。常熟的上市企业数量偏少,总量仅占苏州全市的7%。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常熟有一批细分市场龙头、盈利水平高的上市后备企业,潜力巨大。
可以说,常熟是金融“富矿”,是一片“蓝海”。
在当下的区域竞争中,常熟迫切需要更高效、更精准、更具韧性的金融实力供给赋能实体经济,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奋力一跃”。
正如常熟市委书记虞伟在金融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说,“今天,我们就是要以这场金融首秀为起点,以‘金融活水’滋养‘智造名城’,用‘投行思维’撬动产业升级,加速绘就实体经济与高质量金融的‘双面绣’‘双驱动’。”
常熟的金融基因
苏南名城常熟,是上海大都市圈全球智造功能节点城市,苏南超级强县之一,去年GDP迈过了3000亿元台阶。
发达的工业经济,是常熟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常熟工业产值已超6000亿元,拥有工业企业超1.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近20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96家、高新技术企业1342家、人才总量超47万人。
常熟向来以改革创新、敢想敢做而闻名。
就比如在金融方面,四十年前,常熟开全国之先河创办农商行;二十年前,常熟在县级市首创创投基金。
当下的常熟正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金融”创新。比如,常熟市数据局与常熟农商银行联合成立政银数字化共创共建实验室,通过与新市民中心、常熟农商银行数据互联互通,共同孵化了“新市民信用评分模型”项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实现了对新市民群体的精准画像,有效解决了新市民贷款难的问题。
去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政策以来,苏州市及江苏省首支完成备案的AIC股权投资基金,落地常熟。
数据显示,目前常熟全市存贷款规模突破1.1万亿元,备案私募基金规模300亿元,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今年上半年,常熟实现金融业增加值95.6亿元,占GDP比重6.2%。
常熟现有各类金融业机构总数超200家,逐步建立起了以银行为主体,保险、证券、私募基金、地方类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金融体系。
潜力待挖掘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常熟金融工作基础仍显薄弱,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待进一步提升。
比如,常熟银行机构存贷比偏低,较苏州大市低13.68(上半年为13.68;1-7月为13.32)个百分点;上市企业数量偏少,仅19家,占苏州大市比重仅为7%,明显低于周边部分城市。常熟企业家一心深耕主业、专注实业,对金融杠杆和资本市场的风险过于谨慎。这些数据,和常熟作为苏南超级强县的地位还不够匹配。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常熟金融的发展空间广阔,是一片由超百家上市后备企业,以及一批细分市场龙头、盈利水平高的企业组成的超级“蓝海”。
当下的常熟,正围绕三大支柱产业,聚焦新能源、数字经济、声学等重点产业,以及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时尚经济等未来产业不断发力。
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孵化与成长,都需要强大、耐心、专业的金融支持,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融资难题。
同时,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需要更为精准的信贷产品、更有效的增信机制、更便捷的融资渠道,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常熟已经开始行动。
本次常熟金融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重点发布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围绕金融资源配置、金融高质量发展、企业上市服务、金融长治久安四个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任务。
比如,常熟目标到2027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20亿元,占GDP比重超6.5%,亿元税收金融机构超5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800亿元、6000亿元,保费收入每年超100亿元,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超50支、规模超25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持续增长,实现境内上市板块全覆盖,新增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超100亿元;不良贷款率持续低于苏州平均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厦门大学金圆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屈文洲,对政策给予高度评价:“政策目标明确,任务布置有规划,保障体系完善,是极具可行性的好计划、好行动。”
在他看来,未来三年,资本市场上将形成“常熟板块”,推动企业在高水平科技自强的道路上迈向成熟。
精准滴灌
澎湃新闻注意到,常熟的金融改革,不仅在于政策设计,更在于精准落地。
常熟提出,未来将开展科技金融提质扩面、重大项目引擎助力、小微融资精准滴灌、跨境出海扬帆护航、乡村振兴金润“三农”、风险减量保险赋能六大行动,为常熟的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常熟金融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发布。
已经有企业成为金融政策直接受惠者。“我们企业在发展的关键阶段享受到了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红利,共减少利息支出980万元,解决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问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智享生物(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智表示。
常熟市古里镇坞邱村党委书记 、坞坵米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鹤所在的村,去年受“贝碧嘉”台风影响,村里4000亩水稻损失严重,“幸亏我们购买了农业保险,很快理赔到了87.9万元,减少了损失,心里特别温暖。”
随着多个金融平台成立和专项定制化金融产品的持续发布,金融“活水”滴灌常熟产业发展的实效,还会更多。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常熟将深度参与苏州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区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走出一条常熟特色的金融赋能之路。
外界期待,常熟可以通过金融改革,实现城市价值的进一步跃迁,为县域金融改革提供可参考的样本。
虞伟表示,常熟将以最大诚意、最实举措支持金融机构放心干、创投资本安心投,绝不让好项目因金融支撑不足而“花落别家”,绝不让企业家因融资困难而“愁容满面”,绝不让今天的签约成为“纸上风景”,助推“政、金、企”互利共赢、一路生花。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强势攻坚金融,苏南名城常熟雄心何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